张鼓峰山具体位置: 张鼓峰山海拔仅155米左右,在防川村的西北方向。在防川村处,距离海洋仅15公里,可闻涛声,上塔可望海面,而不能近。站在防川村顺着图们江远远可望日本海,图们江左边可看到俄罗斯,右边可看到朝鲜,它们就近在眼前。 示意图 张鼓峰战役背景: 1938年,正是中国的东北在日本人控制之中,全中国人民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。在这个时间,处在东北边疆的珲春图们江地区,日苏之间围绕张鼓峰一带,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役,史称日苏张鼓峰战役。在这场战役中,伪满军也参加了一些小的对抗战斗。 现在的张鼓峰 张鼓峰战役简介: 1938年7月,苏联红军为了捍卫领土,强占张鼓峰,在上面修筑军事工事。日本多次交涉无果后,于7月30日与苏军展开了战地争夺战,双方围绕张鼓峰、沙草峰一带反复冲突,战损都很大。但是日本方面投入的兵力有限,图们江口被苏联封锁住,日本的后勤补给都过不来。而苏军的援军和物资却源源不断地开到张鼓峰一带战场,投入战斗。 张战峰战役纪念碑 张鼓峰战役结局: 经过13天激烈的战斗后,日本军被苏军围困在张鼓峰上,日本担心与苏联扩大战争范围,影响侵略中国的野心计划,也不敢投入更大的兵力。因此与苏联请和。苏联方面战损也不小,他们也达到了战斗的目标,占领了张鼓峰。双方就此停止战斗,签订停战协议。 防川村 张鼓峰战役大致过程并战地图片: 1.1938年7月29日,面对苏联多日侵占张鼓峰的行为,忍耐多日的日军前线指挥将领尾高,终于忍不住下令,向正在张鼓峰山上以北构筑工事的苏军士兵攻击。苏军早有准备,立即派出预备在附近的苏军投入战斗。日本裕仁天皇得知这一消息后,默认了日本兵发起的这次行动。天皇嘱咐前线的将士们坚守边界,切忌越界。 苏军在张鼓峰山上 苏联军 2.7月30日下午。朝鲜师团的参谋部,向日军参谋本部发出一封急电,内容是,7月29日早晨,在沙草峰南方一公里处高地,发现有少量苏军在那里构筑工事,已派出士兵将苏军击退。因避免与苏军对抗,随即后退。 朝鲜军团的小规模战斗 3.7月30日傍晚,日军向防川屯集结兵力,主要是朝鲜师团的9000人。并把当地的农民疏散到别处,只留下青壮年男子为他们挑水、送弹药等。关东军也准备了武器兵力,但一直没有参与战斗。 日军集结兵力 中国边民 4.7月31日,半夜12时,日军的朝鲜师团在大炮掩护下,同时派出了两个大队,于8月1日凌晨,攻占了张鼓峰和沙草峰。并向哈桑湖地区进发。 日军炮火 日军占领张鼓峰的第二天 5.7月31日,驻延吉市的伪满步兵第八团司令官吴元敏少将,在得知张鼓峰战役打响后,急忙率领伪满兵进入珲春地区待命。 伪满军 伪满军 5.从8月2日至8月6日,战斗进入最激烈的时候。8月2日,苏军出动十架飞机轰炸张鼓峰、沙草峰等日军据点。以重炮对日军展开有力的反击。苏军方面派出加仑将军亲临附近的波谢特湾指挥战斗。派出苏军第四十师主力、步兵三十二师和机械化二旅。苏军的准备多么充分。 苏军加仑-布柳赫尔将军 苏联陈地 苏军 6.8月4日,苏军机械化师和坦克营同时向张鼓峰和沙草峰发起进攻。于8月6日傍晚时分,苏军占领张鼓峰。深夜,日军又重新夺回了张鼓峰阵地。 日军 苏军猛攻日军阵地 日军准备夜袭 7.随后的日子,日军在苏军飞机大炮和坦克的立体轮番打击下,伤亡很大。同时苏军轰炸并控制了日军运输所用的大桥和铁路、公路。同时图们江的江口也被苏军控制。日军这时已与外界断绝,兵力、物资没有了后援。 苏军控制了日军的后路 陷入困境的日军 8.苏军在与日军激战时,部分炮火逐渐转向北部,到达36号国境界附近。这里正是待命的伪满军,与苏军发生小规模的战斗。 伪满军 9.苏军派出太平洋舰队严密封锁了图们江口,日军的战舰冲不过来。到8月10日,日军的补给完全被苏军切断,在张鼓峰地区的阵地完全被切断外援。日军分析形势,认为再继续打下去,只会全军覆灭,失去更多利益。 战场优势的苏军 日军孤立无援 日军士兵 10.8月10日,夜,苏日双方评估战场和国际局势,日方没有达到抢回张鼓峰的目的,苏方也没有继续扩大战果的意图。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停战协议。8月11日,双方下令停止战斗。双方代表进行现场交涉。苏联占领张鼓峰。 日本和谈的军官 现场交涉 11.8月12日,莫斯科塔斯社宣布(简略大意):苏军歼灭了入侵日军八千人,击落日军飞机二十四架,击毁日军坦克四十七辆。苏军决心捍卫苏维埃领土的完整…… 张鼓峰战役: 这次日苏在中国领土上打的张鼓峰战役,日本和苏联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。苏联没有全赢,日本也没有全输。苏联占领了张鼓峰及周边地区的控制权,封锁了图们江口。日本与苏联重新划定了地域控制的界线,把中国的边地百姓迁出了防川一带。自此,中国失去了张鼓峰周边的所有权,到防川经过的沙草坪被苏联压缩的最窄处只有8米。百姓们也失去通过图们江出海打鱼的自由。 日本人画的张鼓峰一带示意地图 土字牌是中俄的界牌。它不仅是一座界牌,它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创痛。是俄国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伤疤。同时,土字牌也记录了中国人过去为了保卫边疆的努力。 土字牌 吴大澂(cheng二声),中国清末左副都御史。1885年,赴吉林珲春与俄使到图们江勘界谈判,争回了珲春的边防要塞黑顶子(敬信镇包括防川等地)。把土字牌往俄方推进了10公里。并取得了中国在图们江出海航行权。 吴大澂这位清朝官员,他为官尽职尽责,做人刚正,遇事有谋略,与俄国人交涉外交边境事务,寸步不让,进退有据,迫使俄国人妥协,做出让步。这样的官员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尊敬的好官。 吴大澂 防川 朝俄图们江铁路大桥 防川的游客 张鼓峰是我国的领土,因为一些历史原因,现在成为中俄的界山。不忘国耻,自强不息。 一寸山河贵于金,边疆山河连我心,尚武精神诚可贵,勿忘那边好邻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