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法治日报 2024年,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人民法院党组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深入落实省法院“四化四解四到位”工作要求,推动多元解纷工作走深走实,构筑多元解纷“肇源枫景”。2024年诉前成功调解纠纷3115件,诉讼案件收案4953件,同比下降9.96%,经验做法被多家媒体报道,典型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。 强化风险研判,注重纠纷预防化解。践行新时代“4543”大庆模式,结合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,积极参与辖区综治中心建设,推动人民调解平台“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网格”,通过线上对接、视频指导等方式,2024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729件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平台作用,注册调解员56人,入驻平台调解组织3家,采用派驻式购买服务方式聘用人民调解员6名,参与指导人民调解员培训11批次。建立多元解纷案例库,通过筛选类型化、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件,将“3210”模式联办案件、司法确认等24类案件纳入其中,把身边的“活教材”做成“最好的教科书”。抓实司法建议,针对诉讼中矛盾纠纷较多、风险较大的领域,及时向妇联、社区管委会等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发司法建议6份,堵塞管理漏洞。 坚持多点发力,联调联动多元解纷。紧紧依靠县委领导和县政府支持,积极联合多部门共同解纷。创建“和风”“和悦”“和驿”“和煦”系列调解品牌,聚焦县域内物业、供热服务等系列纠纷,与县城管局共同成立调解小组,向欠缴物业费、取暖费用户发出告知书,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。2024年调解物业、供热纠纷727起。聚焦不动产继承转移登记工作中的办理部门多、办理时间长、手续繁琐等堵点、痛点、难点,创新“3210”工作机制,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,并与金融机构、人社局、民政局等部门联合,创建“3210+N”服务模式,实现了金融纠纷、劳动争议、婚姻家庭等纠纷一站式化解,目前已通过上述模式处理案件千余件。按照标准化建立“四室”,其中老法官工作室“老高”以其独特的“三心”工作法调解案件310件,深受群众喜爱。针对近三年60%以上命案均是由婚恋家庭纠纷诱发的客观实际,积极应用婚恋家庭纠纷“红、橙、黄、绿”四色分层排查评估体系,对辖区3689户家庭开展排查评估,并与乡镇社区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,避免了因化解不到位引发民转刑、刑转命案事件。 做实诉讼服务,用心用情定分止争。秉持“小案不小办”工作理念,用心用情办理好每一起民生案。加大调解力度,在送达起诉状阶段即开展调解工作,综合运用“背对背”调解、电话调解、微信调解等多种手段,寻求当事人利益平衡点,让矛盾纠纷圆满化解。2024年共调撤案件2715件,调撤率达63.27%。对于批量类案,采用“示范诉讼+多元调解”模式进行审理,成功一次化解供用热力合同纠纷152起。推广运用“龙法和”云法庭小程序,发挥“网格员+调解员+法官”调解模式,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,建立诉讼服务站6个、“龙法和”云法庭入驻基层治理单位148家,入驻比100%,将二维码张贴在各村屯社区及司法所,实现“一村一码”“一社区一码”。2024年运用“龙法和”小程序开展问题咨询、法官指导、联系法官、视频调解共921次。在一起涉多名农民工的劳务纠纷中,法官指导调解员运用“龙法和”云法庭小程序,积极开展调解工作,促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,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 拓宽司法维度,全程负责保障权益。坚持“案结事了政通人和”理念,通过判后答疑、执前督促等方式,让当事人从内心服判息诉,促进“一个纠纷、一个案件”的理念落实。做实判后答疑,法官针对当事人的疑问,从案件事实本身出发,再到法律规定,将“情理”与“法理”有机融合,条理清晰、通俗易懂地为当事人进行讲解,最大限度消除当事人的疑惑,在减少衍生案件发生的同时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。落实执前督促,深入推进执行源头解纷,合理利用立案前督促履行程序,发出《执前督促告知书》22份,履行金额88.5万元,以实际行动实现了执行案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。结合肇源县地域东西狭长实际特点,在新站镇成立执行工作站,节约了当事人的执行时间和成本,推动了执法办案提质增效、矛盾纠纷妥善化解。 下一步,肇源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,创新工作方法,提升工作质效,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,为推动大庆“三个城市”建设、肇源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(作者系肇源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 宋玉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