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打开手机,有一个名字你是绕不过的,那就是DeepSeek。这款争气的AI开源大模型软件轻易的实现了弯道超车,不仅打破了美国AI产业发展过度依赖算力和硬件的逻辑,还让前辈Open AI蓄势待发的收费项目陷入尴尬局面。 未来的市场红利预期被打掉后,包括英伟达在内的美国科技巨头公司的股价应声大跌,蒸发掉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值。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作为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晋升为舆论场的顶流。 DeepSeek给科技界带来的冲击力要远胜于上一轮Chatgpt给行业带来的影响。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之下,最兴奋的当然是买“铲子”的人。在全民流量状态下,由信息围栏组成的各个细分流量池形成的信息差,让浅层知识付费成为了热门生意。 上一个通过贩卖AI焦虑,all-in到AI流量场卖课的知识付费顶流李一舟可谓赚的盆满钵满。在“上一次AI课就能跟上时代、不被淘汰”的宣传下,大众的焦虑心理被拿捏得死死的。 作为抖音上最会卖“铲子”的人,AI变革带来的流量聚焦和信息差是最佳的“收割”道场。原本免费的工具,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熟悉的操作技巧,摇身一变就成了高深莫测的最新课程。焦虑的白领们,付费购买“葵花宝典”后发现尽是些基本的操作指南和可以免费下载的AI客户端。 原来所谓的课程就是帮大家整理了下公开渠道的资料,顺便再嫁接一些自己的使用心得和认知就成了一门火爆的AI课程。大量付费的用户折腾了一圈下来,除了更焦虑了,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。 但是这并不妨碍李一舟一年卖出超过一亿的销售额,落袋5000多万。这种反智行为通过课程的大量销售造成了明显的社会影响,引发了公众了大量声讨。最终让“AI教父”跌落神坛,被全网封禁,一度还传出涉嫌“诈骗”的问题。 Chatgpt时代AI教父的落幕,犹如一把野火燃烧了干枯的草原,大量寻找出路的知识付费从业者,按图索骥,借着互联网流量中心不断迁移东风,接棒了“AI教父”李一舟的衣钵。 在各个领域参差不齐的知识付费课程如雨后春笋涌现的同时,DeepSeek的爆火迅速将散落在各地的草根知识付费创业者们聚拢在新一轮的AI课程赛道,来争食DeepSeek带来的流量聚合和集中收割机会。 这个场面颇像海洋中一年一度的围猎迁徙途中沙丁鱼群的盛宴,来自天上的海鸟,海洋里各种类型的肉食鱼类在这场盛宴中都吃的满嘴抹油,好不痛快。 不管AI平台以何种方式进行了技术迭代,本质上仍是工具,工具能发挥多大效应,关键在使用的领域和使用者的素质。淘金的工具和挖煤的工具所带来的结果回报显然是迥异的。 在流量时代“实践者经济”中,你是什么物种决定了工具对于你的价值。如果你已经成为“收割者”,那么锋利的镰刀就是你最佳的武器。如果你是随波逐流的“韭菜”,你既没有力气,也没有勇气拿起那把镰刀。 免费的DeepSeek和众多实践者们不断探索、沉淀并公开分享的经验并没有什么获取的门槛。AI时代的智能化和便捷性本质上是要帮助催生更强大的个体,推动商业组织阿米巴化,以更快的变革与响应速度来提升商业效率。 你总想着通过付费来走捷径,奉行拿来主义,最终只会困在一个又一个知识付费课程的牢笼里。 AI时代,实践者才是王道!